四海網(wǎng)首頁
當前位置:四海網(wǎng) > 生活百科

2019中伏是哪幾天?中伏時間計算方法及習俗介紹

2019-07-24 16:08:17來源:四海網(wǎng)綜合

%E6%A4%8D%E7%89%A9,%20%E9%B2%9C%E8%8A%B1,%20%E5%A4%A7%E8%87%AA%E7%84%B6,%20%E5%8F%B6,%20%E5%A4%8F%E5%A4%A9,%20%E6%B0%B4%E7%99%BE%E5%90%88,%20%E8%8E%B2%E8%8A%B1,%20%E8%8D%B7%E5%8F%B6.jpg

  中伏是怎么算的

  1、三伏天是出現(xiàn)在小暑與立秋之間,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、悶熱的日子。“伏”是隱藏的意思,“伏者”,隱伏避盛夏也。三伏是初伏、中伏和末伏的統(tǒng)稱,是中原地區(qū)在一年中最熱的三、四十天,三伏是按農歷計算的,大約處在陽歷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間。

  2、按我國陰歷(農歷)氣候規(guī)律,前人早有規(guī)定:夏至后第三個庚日開始為頭伏(初伏),第四個庚日為中伏(二伏),立秋后第一個庚日為末伏(三伏),每伏十天共三十天。有的年份中伏為二十天,則共有四十天。

  3、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,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,需要查歷書計算,簡單地可以用“夏至三庚”這4字口訣來表示入伏的日期,即從夏至后第3個“庚”日算起,初伏為10天,中伏為10天或20天,末伏為10天。我國古代流行“干支紀日法”,用10個天干與12個地支相配而成的60組不同的名稱來記日子,循環(huán)使用。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。庚日的“庚”字是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己、庚、辛、壬、癸10個天干中的第7個字,庚日每10天重復一次。從夏至開始,依照干支紀日的排列,第3個庚日為初伏,第4個庚日為中伏,立秋后第1個庚日為末伏。當夏至與立秋之間出現(xiàn)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,出現(xiàn)5個庚日則為20天。看來,庚日出現(xiàn)的早晚將影響中伏的長短,所以,出現(xiàn)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,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況。

* 聲明:本文由四海網(wǎng)用戶zhaoying原創(chuàng)/整理/投稿本文,生活百科欄目刊載此文僅為傳遞更多信息,幫助用戶獲取更多知識之目的,內容僅供參考學習,部分文圖內容可能未經(jīng)嚴格審查,歡迎批評指正。
相關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