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只蛐蛐賣了11萬 為什么一只蛐蛐能賣這么貴
白蟲與秋蟲
在寧陽的蟲季,白蟲是買賣雙方的忌諱,又是集散市場的常見詞。在泗店、黑風口等大型交易市場,為了對抗“白蟲”,賣家們拉起觸目驚心的橫幅——“凈化市場、杜絕白蟲”“抓到賣白蟲的罰款2萬”。村民為攬客說了狠話,“對天發(fā)誓,絕對是野生蟲”,而有時,還要拉上當?shù)赜新曂娜俗鞅!?/p>
與受大自然孕育而生的秋蟲不同,人工繁殖的蛐蛐是“白蟲”。秋蟲的繁育嚴格遵循著大自然的規(guī)律:芒種時節(jié),蛐蛐破殼而出,經(jīng)歷夏至、小暑、大暑,在立秋前后成蟲。它只有百日的生命,到霜降節(jié)氣,它的生命就走到了盡頭。而白蟲不同,它成蟲的時節(jié)和基因可人工干預。有些玩家為了過癮,會在非蟲季改斗白蟲。在玩家界,人們對白蟲并不“歧視”,大家抵制的,是以白蟲冒充秋蟲。一只好的秋蟲自然價值不菲,而相同品相的白蟲卻只能賣幾十元。白蟲大量進入,自然會擾亂秋蟲的市場。
白蟲的趁虛而入,與近年來蟋蟀原產(chǎn)地的“蟲運枯竭”有關。在距寧陽縣30多公里的曲阜,農(nóng)民家里的《寧陽蟋蟀譜》都快被翻爛了。撬子手抓蟋蟀的半徑越來越大,好蟲卻越來越難抓。原來麥秸垛、墻角里,一翻就有,如今,隨著工業(yè)區(qū)、開發(fā)區(qū)的崛起,加上多年的掃蕩式捕蟲,車隊往往要開四十多分鐘去開辟新領地。
于是,每天清晨,依舊有大批蟲客在黑風口市場蹲守,等候從越來越遠的玉米地里歸來的撬子手。來自濟南的老楊坐擁市場最黃金的地段,他拋下濟南連鎖餐飲的生意,只為蟲季來過把癮。每當這時,他總是忍不住回味小時候去抓斗蛐蛐的經(jīng)歷。
那時,他拿著煤油燈走在濕熱又密不透風的玉米地里,一聲清亮的叫聲響起,他趕忙拿網(wǎng)罩一撲——果然,一只油亮亮的蟋蟀,到手了。
(濟南時報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