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古代美男子蘭陵王高長恭的生平記事(4)
《北齊書》載:長恭“歷司州牧、青瀛二州,頗受財貨。”門口常有行賄的人進(jìn)進(jìn)出出,搞得老百姓說三道四。但貪人錢財?shù)哪康氖鞘裁,不得而知。?jù)他自己講,是為了自污其名,免遭朝廷忌恨。邙山大捷后,武成賞其功,為他買來美妾二十人,可他“唯受其一”,就是害怕太過張揚,遭人嫉妒。又載:長恭“有千金責(zé)券,臨死日,盡燔之。”也就是說在他臨死前,燒掉了別人所有欠他債的借據(jù)。從他待人處事、寬厚仁義的性格特征來看,不象是一個貪財好色的人。不少史家認(rèn)為高長恭是故意貪財自污,以求避禍。
《北齊書》載:及在定陽,其屬尉相愿謂曰:“王既受朝寄,何得如此貪殘?”長恭未答。相愿曰:“豈不由芒山大捷,恐以威武見忌,欲自穢乎?”長恭曰:“然。”相愿曰:“朝廷若忌王,于此犯便當(dāng)行罰,求福反以速禍。”長恭泣下,前膝請以安身術(shù)。相愿曰:“王威名太重,最好在家養(yǎng)病,別干預(yù)政事了。”生活在這樣恐怖的帝王家庭,不緊張也不行。從此,長恭每遇戰(zhàn)事,便稱病不出。故意“有疾不療”,以求借此避禍。一次,江淮寇擾,兵事告急,他害怕再次拜將,竟埋怨自己:“我去年面腫,今何不發(fā)。”真是恨不得自己把自己的臉打腫冒充病人。
北齊后主高緯性格懦弱,與他的列祖列宗相比,荒淫有余,殘暴稍次之,不過殺起自己的親人來,卻毫不手軟。公元565年的一天,高緯在與蘭陵王談及邙山之捷時,頗有人情味地說道“入陣太深,失利悔無所及。”蘭陵王聽到自己的皇弟如此心疼自己,內(nèi)心不免激動、熱乎,深情地回了一句“家事親切,不覺遂然。”正是這句表親近、表忠心的話為他招致了殺身之禍。史載:“帝嫌其稱家事,遂忌之。”因為在小心眼的后主高緯看來,家事是我高緯的,不是你高肅可以隨便說的。開始猜忌擁有兵權(quán)的蘭陵王是否想取而代之,想把“國事”變成“家事”。
蘭陵王說錯話后,深感大難將至,整日惶恐不安,盡管一再低調(diào)行事,刻意淡化自己,但終是躲不過“君叫臣死、臣不得不死”的悲劇宿命。武平四年(公元573年)五月的一天,后主高緯派使者看望皇兄高肅,送來的禮物竟是一杯毒酒。蘭陵王悲憤至極,對自己的愛妃鄭氏說:“我忠以事上,何辜于天,而遭鴆也!”鄭妃勸他說:“何不求見天顏?”天真的鄭妃以為可能只是兄弟之間的一場誤會,只要高肅向皇帝求情,就可能討回性命。而蘭陵王自己心里明白,向后主高緯討個說法根本沒有用。一年前,和自己一起出生入死的重臣老將斛律光,不也是無辜被引誘入宮、用弓弦殘忍勒死的嗎。萬念俱灰的蘭陵王,扔下一句“天顏何由可見”,遂將鴆酒一飲而盡,毅然決然地離開了這個亂糟糟的世界。死前燒掉所有債券。其時,蘭陵王僅33歲,死后被安葬在都城鄴(今邯鄲臨漳縣境內(nèi))以西。重要軍事統(tǒng)領(lǐng)蘭陵王的遇害,預(yù)示著北齊王朝的行將終結(jié)。四年后,失去了軍事支柱的北齊王朝被北周皇帝宇文邕滅掉,高氏子孫幾乎全遭屠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