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至的傳統(tǒng)習俗都有哪些?冬至傳統(tǒng)習俗大全
2018年的冬至是12月22日,距離今年冬至還有不到十天的時間。大家都知道冬至是一年中最冷了一天,過了冬至后我們就可以數(shù)著日子期盼春天的到來。冬至是中國二十四節(jié)氣中一個重要的節(jié)氣,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,在這一天我們有很多傳統(tǒng)習俗,但普遍為大眾所知的可能就是吃餃子了。民間一直有著“冬至不吃餃子凍耳朵”的說法。但是除了吃餃子外冬至還有哪些習俗呢?本篇文章小編就來為大家細數(shù)冬至的傳統(tǒng)習俗都有哪些。
冬至習俗
冬至習俗:祭祀
冬至節(jié)亦稱冬節(jié)、交冬。它既是二十四節(jié)氣之一,是中國的一個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,曾有“冬至大如年”的說法,宮廷和民間歷來十分重視,從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動。
漢代以冬至為“冬節(jié)”,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“賀冬”,官方例行放假,官場流行互賀的“拜冬”禮俗!逗鬂h書》中有這樣的記載:“冬至前后,君子安身靜體,百官絕事,不聽政,擇吉辰而后省事。”所以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,軍隊待命,邊塞閉關(guān),商旅停業(yè),親朋各以美食相贈,相互拜訪,歡樂地過一個“安身靜體”的節(jié)日。魏晉六朝時,冬至稱為“亞歲”,民眾要向父母長輩拜節(jié);宋朝以后,冬至逐漸成為祭祀祖先和神靈的節(jié)慶活動。
唐、宋時期,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,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,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。明、清兩代,皇帝均有祭天大典,謂之“冬至郊天”。宮內(nèi)有百官向皇帝呈遞賀表的儀式,而且還要互相投刺祝賀,就像元旦一樣。
冬至習俗:九九消寒
入九以后,有些文人、士大夫者流,搞所謂消寒活動,擇一“九”日,相約九人飲酒(“酒”與“九”諧音),席上用九碟九碗,成桌者用“花九件”席,以取九九消寒之意。九九消寒歌:一九、二九不出手;三九、四九冰上走;五九到六九,沿河看楊柳;七九河冰開,八九燕子來;九九加一九,耕牛遍地走。
冬至習俗:冬至贈鞋
冬至時節(jié),民間有贈送鞋子的習俗。在《中華古今》中有說:“漢有繡鴛鴦履,昭帝令冬至日上舅姑。”隨著時間的推移,贈鞋給舅姑的?a href=https://xingzuo.4hw.com.cn/mlss/8z/ target=_blank>八字鸞パ莼斯迷備讀恕9攀筆止ご絳,送给女讚砟,鞋讍呀{宥轡,帽讉蜞Z煞鐨?送給男子的,鞋子刺繡多是猛獸,帽子也多做虎行。
冬至習俗:祭拜祖先
潮汕民間,在這一天備足豬肉、雞、魚等三牲和果品,上祠堂祭拜祖先,然后家人圍桌共餐,一般都在中午前祭拜完畢,午餐家人團聚。但沿海地區(qū)如饒平之海山一帶,則在清晨便祭祖,趕在漁民出海捕魚之前,意為請神明和祖先保佑漁民出海捕魚平安。